当前位置: 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开云(中国)>>校友之家>>校友动态>>正文

我院1999级院友蔡东专访


2016年05月20日 14:47  点击:[]

蔡东,文学硕士,八零后作家,现执教于深圳某高校,山东师范大学1999级校友,被誉为“这个时代真正可以期待的文学新力量”。作品常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月报》等期刊,曾获《人民文学》首届柔石小说奖、深圳市青年文学奖。近期凭借作品《我想要的一天》获得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

山师七年・写作是一场美妙的误入“歧途”

“我算不上有亲和力,很难跟人熟络起来,有时表达起来没那么自如,会有些生硬,但我的内心很热烈。”80后青年女作家蔡东如是介绍自己。



四年的本科加三年的研究生,蔡东在山师度过了整整七年的时光。“大学时代是非常简单纯粹的日子,没有多少波澜,但并不困乏、寡淡,那时的我,身心散发出一种很日常也很健康的平静感。真正开始系统读书并确定以写作为志业,正是考入山师中文系之后,我至今都感激那七年的时光,感激我的老师们,我是在山师确立了自己的方向和路径。”

追逐梦想的决心,不为所动的激情,初入文学殿堂的欣喜,始终如一的坚持,如今想来依旧历历在目。面对当时大热的金融法律专业,蔡东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没有任何的煎熬或是摇摆,我至今都欣赏那个十八岁的自己。截止到现在,我从未后悔选择读中文专业,并且,以之为人生最大的幸运。” 蔡东笑称“写作是一场美妙的误入歧途且很难迷途知返”。

大学时代的蔡东或许有着跟你相似的梦想――“我梦想写出让自己激动的小说,梦想遇到一个真正喜欢的男人。”蔡东在学生时代已经开始进行文学创作,“阅读是我写作的原始冲动,那时的灵感大多来源于阅读”黑夜里电光火石的思考,写在纸上闪闪发光的句子给了她秘不可宣的快乐,“虽然有的作品寄出,会像石沉大海那样,音讯全无,又或者作品发表却依旧读者寥寥,但那又如何,创作的本身就已经妙不可言,文字也可以给自己带来无法言表的快乐,成功与否不过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定义罢了。”蔡东让我们懂得,小说家就应该是那个人,那个洞悉世情却依然愿意天真,也能够天真的人。

蔡东总觉得从阅读中汲取的养分和灵感远远不够,“如果有机会重返二十岁,我希望自己能再多点书,读书太不够了,这是大学里我最遗憾的事情。”正是这“不满足”推动着蔡东更加努力地追逐着文学的光,思无邪,意无狂,眉波不涌,吐纳恒常。

讲台之下・天空之外的另一个天空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蔡东选择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执教于深圳某高校。“我首先是个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其次,我才是个写作者。”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蔡东搁笔四年,重新适应环境、适应工作、体悟生活。直到2011年,工作理顺了,蔡东在写作上也有了不同以往的顿悟与明朗,于是重新执笔,笔耕至今。写作,需要‘沉浸’的状态,一个人疲于奔命,肉身两顿,精神涣散之时是不会有好的作品问世的。“我2010年重新开始写的时候,写作风格和内容跟读书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我已经经历过什么都写不出来的时段,四年过去了,写小说依然是我唯一想坚持的东西,我确认了这件事情,搁笔的几年更加坚定了我写小说的决心。”



蔡东早期的小说着迷于情感复杂而又单纯的质地,致力于美好碎裂后的弥合,但后期的作品大多是在写人性的痛点,关注生命的尊严、意义与独立性,这与她阅历的积淀是分不开的。“写小说给予作者奇妙的成就感,虚构,确乎能让人体会到自由,但小说带给作者的更多是悲怆和无奈”。但即便如此,蔡东依然会坚定不移地沿着文学这条道路走下去,因为文学是天空之外的另一个天空,在写小说这件事情上,蔡东是舍得花笨力气的,无论投入多大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觉得是在浪费。

“我写作的隐秘动力来源于灵魂深处的矛盾”。蔡东笔下的人物大多挣扎,他们也许不是主流人群,但各自都有要坚持和守护的东西,从他们身上映射出了当代一些小人物的身影,养老、故乡归属感、子女出国、家庭返贫等问题也正是城市发展至今的症结所在。她一边观察,一边思索,用细腻的文笔书写着悲悯、苍凉却又充满力量的城市诗学。

如今的蔡东可以在现实生活和小说之间收放自如、游刃有余。“除了写作,我还喜欢收集美丽的器具,家里一堆杯子、盘子。我会在清晨午后的某些时刻讲究仪式感和器具之美:生活中需要这样的时刻,哪怕有些做作,哪怕心知肚明这不是常态。茶几下软布覆盖的茶具,抽屉里闲置的烤盘,阳台角落蒙尘的方盆,是喝茶、烘焙和种菜的残留,也是我努力生活的痕迹。”生活中那些琐碎、心无挂碍、安静而松弛的瞬间是她文学创作的不变源泉,而小说里的悲欢与离合又是她对生活的探寻、思考与留恋,生活与创作彼此浸润,密不可分。

赠与臻言・人是需要文学的

谈及大学时期养成且至今依旧受用的习惯,蔡东的回答是文学阅读。虽然在如今的时代,有读书习惯的人少了,但蔡东从不为文学操心,因为“人是需要文学的”。蔡东曾告诉学生,在欲望丰饶、遍地成功的年代,要成为身心健康的个体,最好不要脱离文字艺术太久,要有意识地为自己留存住这样一个维度,因为文学可能是物质社会里最后一个避难所。就像格雷厄姆格林所说的,“写作是精神疗法的一种形式。”



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面临选择的时候大多纠结,是考公考研还是就业,是应该遵循本心还是随波逐流,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不想走既定的道路并企图走出生活的条框,蔡东的文字也许可以给你答案。对此蔡东坦言“我建议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千万不要让职业成为你的痛苦之源。”

对于阅读,蔡东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她有影响的作家很多,这些影响往往具有阶段性,他们在某一个时刻令人豁然洞开,灵感勃发。但作家大都是禁不起多读集中读的,看多了就会发现作品中有雷同的细节,有使用次数较多的高频词,有写作惯性,审美的疲劳霍然而至,这时我们应该随即去搜寻新的名字和新的作品。广泛涉猎可以保持文学给予的新鲜度和刺激感,恍若在不同的岔路上探幽访胜,充满惊喜和生机。“小说创作也是如此,强迫自己从惯性中跳出来,如果写得太顺滑太舒服了,肯定有问题”。

蔡东的生活,因为有了文学的点缀而变得处处充满着惊喜与挑战,如果我们始终怀着那份对生活的热忱和真诚,总会像她那样与梦想跟激情撞个满怀,愿你我在生命永无止息的前行中都是那个洞悉世情却依然愿意天真也能够天真的人。


关闭